太陽小說網 > 三國:積糧萬石,黃巾終于起義了 > 第九十三章 都特么賴袁氏,白馬義從出擊
  趙云擒住公孫越之后,將之隨軍羈押,而后原路返回山道口。

  此時的山道口,經過兩軍搏殺,已滿是狼藉,未及時收納的戰死者,橫七豎八的兵器,地面插著眾多的箭矢,除了已經聚在一起的趙云軍,唯一有生機的,便是游蕩在谷道中的戰馬,它們的主人,已是死者的一員。

  “將軍!”曲司馬見趙云回來,便迎了上來。

  “公孫軍呢?”

  “我們與之激戰半日,突然公孫軍退了,我軍人數不多,下官擔心有詐,便沒有追擊。”曲司馬將戰況簡單的說了一遍。

  “做得對,我軍兵寡,不宜硬拼,我估計,他們是要沖另一條道去令支了。”

  公孫越的命令便是如此,哪怕沒有主將,他們也可以回到令支,所以這公孫些部應該是繞道回令支了。

  不過,陳宮早安排了張郃在另一條道上等了。

  趙云再度望了望狼藉的戰場,下令道:“埋鍋造飯,打掃戰場!”

  趙云自己則連寫兩封軍報,一封交給陳宮先生,另一封,快馬發給主公。

  ……

  鄴城南,新城樓。

  劉擎領著王后王妃,萬年公主,還有荀彧等一眾官吏,登臨剛剛竣工的新南門城樓。

  這是外城墻的起點,新城墻將自此地延伸開來,最后將鄴城繞上一圈,屆時,鄴城規模將擴大數倍,未來,它注定成為北方第一城。

  此刻冀州的風景并不好,除了田間的綠意,山上幾乎都是光禿禿的褐色,但勝在視野開闊。

  寒風陣陣,吹得城頭大旗們獵獵作響,新南門城樓懸紅掛彩,和鄴城一樣,充滿喜慶氣氛。

  兩日后,迎接貂蟬的隊伍,也會從這里通過。

  此刻的城墻,就像一道關卡,架在官道之上,來往之人絡繹不絕,但見渤海王在此,紛紛駐足停留,希望能一窺究竟。

  漸漸的,城下的人越聚越多,最后將官道都堵了。

  “主公,百姓都是來看你的。”荀彧笑道,這說明劉擎得人心,身為冀州刺史,這些算是他的子民,又身為渤海王幕僚,這些也是渤海王的子民。

  “本王有什么好看的,回吧回吧,在待下去,要大塞車了!”

  劉擎已經瞧見官道上堵了各種馬車牛車驢車了。

  就在劉擎下樓之時,班明突然跑到身旁,將一封信交到劉擎手上,并道:“主公,趙云之信。”

  十二月又過了十日!

  終于等到幽州的信了!

  劉擎二話不說,展信一閱,在信中,趙云先報了喜,首戰告捷,生擒公孫越,當劉擎看到趙云的打算時,不由得大笑三聲!

  “好!好!好!”

  郭嘉連忙問道:“主公何事如此高興?”

  “子龍生擒了公孫瓚之弟,打算效仿我擒袁紹,向公孫氏訛詐糧食,還說袁紹值得一百萬石,那公孫瓚,總該值五十萬石吧!”

  眾人聽了皆齊聲大笑。

  “那可未必,公孫氏或有幾分底蘊,但充其量,也是一方豪強,難以與袁氏相提并論,特別是糧草,在邊郡乃是稀缺之物,五十萬石,可不是一個小數目,就算是幽州牧劉虞,都未必能輕易拿出。”荀彧道。

  這倒是,畢竟幽州能種糧的地方,并不多,總的來說,還是需要輸入的。

  “那子龍這一回,怕是要大失所望了!”

  眾人玩笑連連,歡聲笑語,一直沉默的戲志才突然道:“主公,幽州之戰,如何處置公孫瓚,還需主公明示,若有幸擒得公孫瓚,是殺是贖,還待商榷。

  “志才之言,一語中的,你們說,公孫瓚此人,能留否?”

  厲溫上前一步,道:“主公,公孫瓚年少便有俠義之名,曾受其岳父推舉,與劉玄德一同師事于盧植,在此戰之前,也是一直為朝廷抵抗外族,功不可沒,此次事發,乃是受袁氏蠱惑,臣以為冤有頭,債有主,公孫瓚罪不當死,袁氏難辭其咎。”

  劉擎品了品厲溫的話,說得還算中聽,總結一句就是:都特么賴袁氏!

  厲溫是涿郡人,照漢末這個人際關系,厲溫多半是與涿郡侯太守有舊的,而侯太守又是公孫瓚岳父,公孫瓚曾經也做過涿縣縣令,說不定厲溫與公孫瓚,也打過照面。

  劉擎倒不是說厲溫和公孫瓚有什么,就算真有什么,說情也正常。

  更何況,厲溫說得合情合理。

  都特么賴袁氏!

  “文若,你怎么看?”

  “臣以為厲太守言之有理!”荀彧答。

  劉擎又望向沮授,“沮叔?”

  “臣以為公孫瓚該死!既懷異心,斷不能留!”沮授干脆明了的表達出態度,然后對荀彧道:“文若所慮,應該是公孫瓚驍勇善戰,若能善用,于幽州而言,是大好事,可此人野心勃勃,居心叵測,安能安分?”

  荀彧的意思,是留著用,沮授的意思,是不能留。

  其實若說劉擎自己的想法,第一觀念,還是留的。

  誰能抵擋收集武將的樂趣呢?

  不過這等大事,還需要從長計議。

  “奉孝,你說!”看著不準備開口的郭嘉,劉擎直接將之揪了出來。

  “咳咳,主公,區區公孫瓚,主公想留便留,想殺便殺。”

  區區公孫瓚?趙云信中說他發兵十萬!

  初看這個數字,劉擎是懷疑的,畢竟整個幽州才多少人,而且公孫瓚所占的右北平以東的各郡,加起來也就五十萬人。

  趙云在信中對這十萬大軍也做了解析,真正算的上精銳的,其實只有兩萬騎兵,其中大部分是幽州擅騎的百姓,所配備的,也是普通的馬匹,滿打滿算撐到了五萬騎兵。

  另外五萬,基本就是輔兵與民夫了。

  公孫瓚能動員起這等規模的兵力,一者說明公孫氏在遼西遼東等地頗有聲望和勢力,二者,這些地方多為與外族混居之地,烏桓人,鮮卑人,等等,百姓深受其害,所以這些地區的百姓,對外族恨之入骨,多數是支持公孫瓚這個主戰派的。

  所以公孫瓚才能動員到如此境地。

  孤注一擲,不得不說,他還是有幾分魄力的,若沒有劉擎出手,說不定他真的能勢如破竹般的擊敗劉虞,成為幽州之主。

  見劉擎沉思,郭嘉又道:“主公,若要收納公孫瓚,也可,只需正面擊敗之,再將其妻小接來鄴城做質即可!”

  好吧,我悟了!

  果然,人多力量大,綜合各方意見,劉擎覺得郭嘉的意見,值得一試。

  劉虞善治,公孫瓚善戰,若兩人都能為己所用,那幽州的格局,將會徹底打開。

  這里的打開,不是平一平外族這么簡單,而是開疆拓土,看過很多遍輿圖的劉擎,依然不習慣沒有“雞頭”全國圖。

  那可是有黑土地的東北平原!

  水網密布,湖泊成群,若能開發,能養活多少人?

  雖然劉擎可以派任何一員大將前去,但公孫瓚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。

  他不是驍勇善戰么!他不是和外族有仇么!

  開疆拓土去!

  三言兩語之間,劉擎心中已經對公孫瓚有了安排,物盡其用,人盡其才,公孫瓚的價值是可以深挖的。

  一殺了之,那也太沒有格局了。

  不過現在都只是設想,這一切的前提,得趙云擊敗他才行。

  回頭給趙云回一封信,將自己的意思告知。

  ……

  在土垠與令支之間的山地中,公孫瓚大軍正駐扎于此。

  公孫越的殘部,數日前已經回歸,但是沒有公孫越的消息。

  不是公孫瓚不想進兵令支,而是分派出數支兵馬,皆敗退回來了,近道與遠道的必經之地,皆有伏兵常駐。

  而后軍,更是難堪,七日前公孫瓚全軍出擊,結果后軍輜重遭襲,損失慘重,如今局面,于公孫瓚而言,已是掣肘之患。

  一日前,劉虞兩萬大軍兵臨土垠縣,目下正在備戰攻城,關靖手中兵力不足,失守只是時間問題。

  今日重重狀況,令公孫瓚焦頭爛額,決戰又找不到人,進兵就遭遇襲擊,大軍壓上后軍又被人摸了尾巴,現在,連已經拿下的土垠,也即將失去。

  令支不達,土垠再失,公孫瓚將成為孤軍。

  公孫瓚想不明白,這里的地形地勢,他都了如指掌,應該是主場作戰才是,為什么會處處碰壁?

  其實原因很簡單,陳宮制定策略時,就分析過公孫瓚的情況,大軍一支,輜重拖累,隱蔽性,機動性都差,再加上公孫瓚算是一猛將,卻并非帥才,領一軍廝殺,他拿手,可眼下的局面,公孫瓚覺得自己周遭哪都有敵軍,往哪邊動都要挨打。

  趙云、陳宮、張郃,皆有領兵之才,兩營兵馬還能拆成兩部來用,

  隨著時間的推移,公孫瓚又發現了新的問題。

  軍糧與天氣。

  軍糧越來越少,令支糧道已斷。

  天氣越來越冷,特別晨間,每日清晨,干草上都能覆滿白霜,而日中時常陰沉昏暗,北風一呼號,就是一整天,種種跡象表明——

  大雪將至。

  大雪若下,山道徹底封死,公孫瓚明白等待自己的,是什么。

  軍帳內,公孫瓚愁眉不展。從弟公孫越也不知所蹤,他的殘部說公孫越已經帶人沖過去了,但他有種不好的預感。

  “令支可有信來?”公孫瓚問道。

  掾吏搖了搖頭,“未見令支方向有信前來,似乎兩條道,皆被劉虞軍掌控了。”

  公孫瓚無意識的拍了拍木按,拍得臨時木案吱呀作響,差點裂開。

  “再探!”

  掾吏吳浩道:“將軍,我軍常駐此地,非長久之計,眼下這天,已有大雪征召,若我軍困與雪中,后果不堪設想!”

  公孫瓚哪里不知道情況的緊急,兩手一攤,道:“為之奈何?”

  吳浩表示,這道題我也不會!

  “將軍,要不,你率軍中精銳,徑直殺向令支,以將軍之驍勇,幽州之中,定然無人能擋!”

  公孫瓚冷笑,那是以前了!

  最近遇上的敵軍將領,他可沒有任何無人能擋的地步,不過掾吏的話,倒提醒了公孫瓚,自己擅長的,還是親自領兵戰斗,像這種統領全軍的事,他還是認識到自己有些力不從心。

  不知為何,公孫瓚沒來由的想起了劉備。

  “若玄德與我并肩而戰,或許會好上不好,也不知道玄德如今在何處……”

  感慨一聲,公孫瓚還是覺得采納掾吏的方法,當即點了五千精兵,打算從遠道,進兵令支。

  公孫瓚出營不久,盯著公孫軍營地的騎哨便將消息傳回……

  張郃正在沿途布置拒馬,北方樹木質地堅硬,如今正好脫了葉,十分適合來制作拒馬。

  數日來不停歇,除了戰斗,便是在布置。

  根據陳宮先生的困敵之計,公孫瓚勢大,不可死磕,只要前后牽制,阻止他回令支,出不了一月,公孫瓚便會缺糧。

  可能要不了一個月,便有大雪將至。

  張郃自己也閑得無事,正在削尖木刺,突然騎哨回來道:“將軍,公孫瓚引兵數千,正朝此地而來,大概還有半個時辰。”

  張郃瞧了瞧手中木刺,笑道:“來得好!正好看看這玩意殺傷力如何!傳令下去,沿途隱蔽,待敵軍進入陷阱區,便弩箭招呼!”

  而后又強調了一句:“公孫瓚給我留著,我要會會他!”

  “將軍,聽說公孫瓚帳下有數千白馬義從,射箭射得賊準,可得小心!”騎司馬接著話道。

  張郃望向騎哨,問:“來者可是白馬白衣?”

  騎哨一愣,一回想,答道:“好像是有不少騎白馬的!”

  “那就是了,白馬白衣,呵呵,他們以為自己是子龍么!”

  張郃將削好的木刺綁在一根橫木之上,上方已經綁了眾多木刺,宛如釘耙。

  隨手取過自己的長戟,對身旁眾人道:“看到沒,用戟刃拐戰馬的馬腿,管他什么白馬黑馬,一拐一個準!下手時看準了,敵軍落馬不要急著補刀!”

  張郃一邊交待,將士們快速的進入戰斗狀態。

  約兩刻后,道路盡頭便出現了公孫軍的身影,為首那位,白馬銀槍,還有一襲白袍,在其身后,跟著眾多類似裝束的騎兵。

  與公孫軍交手了數次,張郃還是第一次見到傳聞中的白馬義從。

  “靠,不知道還以為子龍來了呢!”

  ……

  (PS:求推薦票,月票)

網頁版章節內容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

請退出轉碼頁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。